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拟通过构建腺相关病毒介导Neu1在小鼠心肌组织特异性过表达模型,分析Neu1在小鼠心肌肥大中的作用,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1. 采用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的方法向模型小鼠中转染过表达Neu1的腺相关病毒载体,过表达三周后,利用PCR技术对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并用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过表达情况;2. 对小鼠建立主动脉弓缩窄诱导心肌肥大的病理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心重指数等评价指标评价小鼠的心脏功能,利用PCR技术检测心肌肥大相关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心脏组织特异性过表达Neu1对小鼠心肌肥大的影响。
课题背景:心肌肥大可以分为病理性心肌肥大和生理性心肌肥大两种,生理性心肌肥大的成因多为长期运动训练引起的心脏生长,即运动员心脏(athletes heart),其特点是心脏形态正常,无纤维化现象,心功能保持正常或有所正常,而病理性心肌肥大则与间质纤维化、细胞死亡和心功能障碍的增加有关[1],是心脏对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内分泌紊乱和心脏收缩蛋白基因的遗传突变等几乎所有心脏疾病的适应性反应[2]。
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人们尚未充分探明其具体的机制,目前认为触发心肌肥大的细胞外信号主要有神经体液因素和机械负荷因素等,神经体液因素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S)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参与心肌肥厚的早期信号转导的重要因子[3],此外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等因子也在心肌肥厚的进程起到了影响作用[4]。
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则是机械负荷因素中引起心肌肥大的重要信号。
除此之外,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还与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传递有关,如钙神经素-活化T细胞核因子信号通路(Calcineurin-NFAT Signaling)、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依赖信号通路(PI3K/Akt/GSK-3-Dependent Signaling)等。
虽然心肌肥大最初为一种增加心输出量的代偿机制,使壁张力的增加正常化,从而使最初的刺激条件失效[2],主要表现为心脏体积的增加,心脏重量增加以及心肌胶原增生[5],而持续性肥厚也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等严重后果[6]。
因此,抑制心肌肥大的发生是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5]。
唾液酸是一类由九碳酮基酸性单糖及其衍生物组成,且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的天然糖类化合物,作为复合糖的组成部分镶嵌于细胞表面以及大多数脊椎动物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的末端最外侧,在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