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的专项医嘱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15 19:03:07

摘要: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降低术后切口关键词:预防性,切口,药物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降低术后切口及手术野感染的发生率,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反而促进耐药菌株形成或引发二重感染,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按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一汽总医院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本文对 2014年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规范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调查 2014 年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例 1 514 份(死亡病例除外),医院 HIS系统筛选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 333 份,其中不包括耳鼻喉科、妇产科的外用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

1.2 方法采用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科室、病历、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切口类别、预防性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时机、给药疗程和术后有无切口感染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原卫生部 38号文件和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等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2 结果2.1 抗菌药物的科室分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共 1 514 例,其中333 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22.0%。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主要分布于眼科和骨科,构成比分别为 36.9%、34.8%,见表1。

2.2 抗菌药物的联用情况 333 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单联使用抗菌药物 299 例,占 89.8%,二联用药 34 例,占 10.2%,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3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 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 333 例中,给药时机主要集中于术前 0.5~2 h,有 316 例,占 94.9%;术前 2 h 之前就开始使用的有 4 例,占 1.2%;术前0.5 h 之内用的有 1 例,占 0.3%;术前未用术后使用的有 12 例,占 3.6%,见表 3。

2.4 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清洁切口手术病例,24 h 内停药的有 203 例,占 61%;24~48 h 停药的124 例,占 37.2%;48 h 以后停药的 6 例,占 1.8%,见表 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