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树皮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木棉(Bombax ceiba L.)为木棉科(Bombacaceae)木棉属植物,又名红棉、英雄树(广东)、攀枝花(云南)、斑芝棉、斑芝树(台湾)、攀枝(福建),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广州、福建和台湾等亚热带省区[1]。木棉性平,味辛,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腿膝疼痛、疮肿、跌打损伤等。
作为常用的药用植物,木棉的根、花、叶和皮等均可入药。研究报道:木棉根具有抗炎、保肝、促纤溶等作用[2-4];木棉花具有消肿的功效,其水煎液与荠菜种子同用可治疗脾肿大[5];木棉叶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从中分离得到的羽扇豆醇和芒果苷分别有抗血管生成和抗氧化的作用[6-7];树皮有止血和降血压的功效[8-9]。此外,木棉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种子油可制作润滑油和肥皂等;木材轻软,可用于制造蒸笼、箱板、火柴梗、纸张等。木棉树体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花大而美,可植为园庭观赏树和行道树[1]。目前,对木棉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报道较少,因此,特对木棉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希望得出更加丰富完整的科学性结论,以期待对木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有效的利用。
1、拟研究问题:
1.1 在木棉原有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硅胶、凝胶、大孔树脂等多种柱色谱手段系统性分离其化学成分,尤其关注其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1.2 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对从木棉中分离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2、课题内容:
2.1 药材来源
木棉由广西省玉林市木顺中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2 研究手段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