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布洛芬缓控释肠溶片的多介质溶出对比研究进展摘要: 布洛芬是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的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由于临床试验体内溶出不足,且关于体外溶出相关指导原则较少,本课题将研究布洛芬控释肠溶双层片,在不同介质中溶出行为,建立溶出度紫外测定方法,绘制多介质溶出曲线,比较不同的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
关键词:布洛芬;控释片;多介质;溶出1.布洛芬简介 布洛芬(IBU)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也可用于一般解热、镇痛,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必备药品之一,临床应用广泛[1]。
但布洛芬半衰期短,用药次数多,且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布洛芬微溶于水,属于BCS2类药物,水中溶解度少于1mg/mL,导致其体内溶出较慢且不完全,从而影响了临床吸收及疗效,因此将布洛芬制成控释片、肠溶片,增加溶解度对于提高布洛芬生物利用度显得尤为重要[2]。
布洛芬 化学式C13H18O2206.28 ,@-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13H18O2不得少于97.0%,不多于103.0%[3]。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有特异臭。
本品在乙醇、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试液中易溶。
布洛芬的熔点(通则 0612第一法)为74.5~7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