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质量标准及其研究现状
摘 要: 目的:综述近几年来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红花主要含有色素、黄酮类化合物及酚酸等化学成分。其中有效部位为红花黄色素,其提取方法主要为水提法。在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多以单一成分为参照,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红花的质量进行研究。结论:红花质量研究方面还需要进行探讨。
关键词: 红花;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剌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1]。由于红花独特的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红花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几个以红花为主要原料的注射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居于前列,如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等。因红花容易栽培,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红花的种植区,其中新疆红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0%[2-3]。新疆红花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塔城、昌吉、伊犁地区,并在塔城裕民县、昌吉吉木萨尔县以及伊犁霍城县建有红花的GAP种植基地,和田为近年发展的新产区。
1.研究现状
1.1定性研究
周晓英等[4]用HPLC法建立红花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ODS色谱柱,流动性为甲醇-0.4%磷酸(50:50),波长为360nm,以山奈酚为对照品,检测10批红花的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RSDle;3%,n=10)。孙沂等[5]以利福平为参照物,建立了10批红花道地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并与9个产地的红花药材以及红花的对照药材加以比较,标定共有峰12个,确定了腺苷、芦丁、槲皮素。赵明波等[6]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参照峰,分别对31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 ,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对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共有峰36个,试验结果表明,在新疆主产地收集的17批红花药材指纹图相似度较高。张戈等[7]采用HPLC法对分布于我国11个省份的红花药材(共36份样品)进行色谱分离,对不同种质红花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省份的不同种质红花药材可以聚为两类,生长于西北地区的红花品种之间相似度较高,生长于中部、南部地区的红花品种之间相似度较高。宋金春等[8]测定了23批不同产地的红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最终确立21个共有峰,其中10批新疆样品相似度较高,而13批其他产地样品质量差别较大。邓开英等[9]采用HPLC法对红花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以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为对照品,测定了16批样品,最终确定了红花35个共有峰。
1.2定量研究
红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测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库仑滴定法、分光光度法、HPLC法和HPCE法。在测量总黄酮含量的研究中,余红等[10]应用库仑滴定法测定了4个不同产地红花样品,总黄酮含量为12.6~14.8%;张戈等[1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山西、新疆两个生态地区栽培的不同红花品种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02~6.95%和1.63~6.54%。许多研究者采用HPLC法对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随产地不同而有变化;芦丁的含量为0.019~2.27%,槲皮素含量为0.28~0.74%,山奈酚的含量为0.14~0.58%[10,11],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为0.093~0.858%[12],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的含量在0.029~0.13%之间[13,14]。孙沂等[15]用HPCE法测定了红花中腺苷、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10个来自不同产地红花样品中,腺苷含量在0.142~0.439mg/g之间;芦丁含量最低0.813mg/g,最高2.160mg/g;槲皮素含量在1.336~2.905mg/g范围内。郭美丽等[16]用UV、HPLC法测定了4个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黄色素及腺苷的含量,黄色素含量为24.90~40.34%,腺苷含量38.7~392.7g/g;并采用体外实验比较不同产地红花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建立了化学成分含量与药理作用之间的量化关系,认为新疆吉木萨尔红花腺苷含量最高,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好;云南巍山红花黄色素含量最高,对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作用最好。刘雅新等[17]用HPLC法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柰素的量,并对新疆不同产地红花进行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其中新疆不同产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0.93~2.55%,山柰素的含量为0.04~0.09%。赵明波等[18]采用HPLC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26个不同来源的红花样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在0.60~2.65%之间。刘月庆等[19]以香草酸为内标物,用HPLC法考察了4个不同产地红花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别为1.25,1.08,1.14,1.04%。王慧琴等[12,20]用红花红色素作为对照品,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红花和商业红花产品中红花红色素的含量在0.26~0.48%之间。他们还分离纯化了红花Saffloweryellow A,SafflominA,Safflower yellow B,Safflomin C 4种红花黄色素,并以此为对照品,用RP-HPLC法测定了3个不同产地红花中4种红花黄色素的含量,分别为34.3~48.2mg/g,26.3~44.0mg/g,6.3~10.6mg/g,1.6~3.0mg/g (n=6)。周思多等[21]采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以0.4%甲酸溶液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分别为360nm,403nm,进样量20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在0.01~100.00mu;g/mL (r=1.0000),0.01~10.00mu;g/mL (rgt;0.9985),0.01~10.00mu;g/mL (rgt;0.9985),0.01~10.00mu;g/mL (rgt;0.9975)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95.1%,芦丁为95.7%,槲皮素为95.2%,山奈酚为95.5%,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为控制红花药材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刘超等[22]对红花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应用HPLC法及其他方法测定红花黄素、红素、腺苷等,比较不同产地10个红花样品化学成分的含量,红花黄素为8.109~14.170mg/g,腺苷含量为85~345mg/g。林隽丹[23]通过考察市售红花与红花对照品的红外光谱的相关系数,检验市售红花的质量,为考察红花质量提供依据。王小平等[24]采用HPLC法测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药典中收录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通过改变流动相中甲醇-乙腈-0.7%的磷酸溶液的比例,改为(30:2:68);此法不仅避免因酸度过大而损伤色谱柱,而且测得的含量比现行标准偏高,出峰时间提前,缩短分析周期,且峰型对称,含量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潘红炬等[2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追踪红花注射液生产过程吸光度指标的变化趋势,同时建立红花原料吸光度检测方法,并追踪多批2012至2014年红花原料吸光度质量情况,结果表明红花原料吸光度大于3.50时可用于红花注射液的生产。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