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家庭赡养中的代际冲突与社会工作介入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15 14:40:16

何以为家:家庭中的代际冲突与社会工作介入对策研究

摘要:当父母老去,如何安置老人就成了无数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动,老年人的处境也渐渐脱离本来的方式,家庭中的代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西方将代际关系氛围代际团结、代际冲突和代际矛盾,而中国因为文化思想和现实资源的问题并没有清楚的代际关系,代际团结、矛盾、冲突总是随着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变化。

关键词:代际关系; 代际冲突; 代际矛盾; 代际团结 ;

一、文献综述

中国人普遍重视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观念。尊敬和赡养父母是中国社会一直被赋予最高道德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念。赡养应当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社会养老是由社会来提供经济资源、照顾资源和精神资源,对老年人进行赡养和扶助。不依靠社会保障和国家负担的 “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或者养老支持力,包括自我养老、配偶养老、子女养老甚至是亲属养老。而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人口逐渐增加,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有变化,老年人何去何从不只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挑战。

关于现有的养老问题,现有的文献大多是从养老模式、养老现状、养老问题、解决措施方面讲述。李春桃指出,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养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政府、机构、家庭、社会的角度陈述,解决方法也大多根据问题提出,但是这些解决方法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太过于普遍而无法形成统一、高效的养老机制,对于失能失智或者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无能为力。

对于如何使老年人有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景春兰介绍,应当先从法律的角度作出硬性规定,为了强化成年子女的精神赡养义务和责任,应当完善立法,明确子女违反精神赡养的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政府也应当承担社会养老的责任,保障老年人的精神权益。

而城市里的儿女终于能和远道而来的父母团聚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老漂族,对于老漂族,国内也有不少的研究。现有的关于老漂群体的文献,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从老漂族的成因、现状以及城市适应这三大块来研究。刘庆指出,老漂族之所以成为老漂族的原因,不是他们需要赚钱,而是希望通过迁徙的过程,来帮助子女缓解生活压力,还可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和其他省市,进入儿女打拼的陌生城市,物质和精神依仗全来自于子女。而郭南南则认为,这些老漂族心里不一定希望背井离乡,而是他们的子女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将长辈接过来照顾孙辈是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老漂族是一种被动的产物。而对于老漂族的现状,武文指出,老漂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如果子女忙于工作,只将老人当作免费保姆,必将使老人陷入深渊。首先是孤独感,其次是焦虑感,第三是和子女的隔阂。

关于老漂族城市融入和城市适应问题,陈爱梅表示社会化是个体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年人的社会化属于第二次社会换。陈成文从个人社会化角度,界定了个人社会化是个人被动接受和能动选择社会文化教化以实现自己的社会性的人生发展地全部过程。周献德认为非物质性的诱因会影响到社区老人的情绪,使老人产生消极悲观心理,需要针对不同老人的具体特征,采取个案小组和社区介入的专业方法。何惠亭认为,老漂族的代际关系体现为为高团结低冲突,代际矛盾主要体现在消费和孙辈的教育问题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