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以贵州省某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07 15:15:43

文献综述

在今天,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都认为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我国处在教育一线的教育者也都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学花费时间多,效果却低下,尤其是作文的教学非常困难,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方法不足,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因此,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重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愈加显现出来。但在实践中,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课外阅读的落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思想也较为落后,因此,课外阅读的量与质通常达不到预期。这使得关心国家教育的工作者不得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本课题就是出于对欠发达地区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关心,基于阅读大量文献以及实地调查,以贵州省小学为例,调查研究该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对策和合理建议。

一、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读书需要量的积累,在一个地方不懂的意思,在另外一个地方也许就理解了。读1遍不理解,就读2遍,10遍,甚至是100遍,只要多读书,不理解的地方自然就懂了。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作了很多的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而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要“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对阅读的认识国内外是一样的重视的。在中国,对课外阅读做出过许多的要求,但是落实到小学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依旧还存在着一些旧的问题,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在中国知网等文献服务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近些年,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也开始重视起来。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高尔基也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可见,书和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通过查阅文献等资料总结的几点课外阅读的价值与优点。

1.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中有一个实例——于老师的班里来了一位转学生,让该生读学过的课文后,于老师断言该生语文成绩不好,作文也前言不搭后语。结果完全猜对,家长向于老师请教,于老师为家长支了一个招:让孩子每天坚持开口读课外书,读有一定情节的课外书。不到一年,果然大见成效。该生在班级举办的“五一”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的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益于课外阅读。”孙洙也夸张地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能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