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之间的分工的不断细化,供应商的作用日益凸显,供应商的优劣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所以对供应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不少企业由于技术壁垒、垄断或供应商被指定导致无法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通常这类供应商被称为强势供应商,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管理,不少学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苏春霞认为供应商管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或服务;(2) 确保供应商提供最优的服务和及时的送货;(3) 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4) 及时开发好潜在的供应商。她认为有三种典型的供应商关系:传统的竞争关系(以价格为导向);合作伙伴关系(以双赢为导向);一般合作关系(介于合作和竞争之间),这三种关系对应着不同的管理策略。而在供应商的分类上主要采取的是ABC分类法,可分为战略供应商(A类),技术供应商(B类)和普通供应商(C类),这三类供应商各有各的特点,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林仁灶认为供应商是企业宝贵的资源,遇到强势的供应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双方可以实现共赢。他据此研究了中小制造企业选择强势供应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他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存在技术壁垒;2.没有订立长期合同;3.存在偏好现象;4.存在垄断。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寻找备选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采用标准件设计;进行设备备品采购;增加采购数量以获得折扣或源头采购。
卓玲认为强势供应商在技术、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有过人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企业愿意选择此类供应商。她从三个阶段阐述对强势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在产品早期开发与设计阶段,可以邀请供应商参与,既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又可以促进双方的合作,在这个阶段可运用质量功能展开这个工具;在试制阶段,由于产品批量较小,要求供货及时,所以企业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手段是签订试制合同详细规定产品的细节和责任,对供应商提供的样件进行检验,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个阶段由于强势供应商的优势所以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在批量生产阶段,由于产品的质量基本稳定,所以企业可以协助供应商识别顾客需求以此来改进产品,还可以提供资料帮助供应商提高。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有许多学者对强势供应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的研究分析都局限于制造业,没有延伸到一些特殊行业。其次大多数都是定性分析,没有采取定量化的手段。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供应链的协作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间的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而采购作为供应链的开端,且采购的质量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所以对供应商的管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已经不是传统上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如何有效的管理供应商关乎着企业利润的实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