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氢苦木碱抑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改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 12:25:5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研究去氢苦木碱对CCI大鼠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1. 采用的研究手段

使用膜片钳检测去氢苦木碱对背根神经元的电流影响和Von Frey检测大鼠缩足反应阈值。

三、文献综述

(一)概述

苦木(Picrasmae Ramulus et Folium)采自苦木科植物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的干燥枝及叶。苦树为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1],道地产区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苦树以其干燥枝及叶入药为苦木,有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效[2],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炎症、疼痛、咽喉痛、胃肠炎和湿疹[3,4]。苦树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三萜类,苦味素和其他类[2]。其中生物碱主要为beta;-咔巴啉类生物碱;三萜类包括(24Z) -3a-oxa-homo-27-hydroxy-7,24-triuca lladien-3-one等;苦味素主要为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包括苦木内酯类,苦木半缩醛类和苦木苷类成分;其他类则包括酚苷类,二氢黄酮苷类和苯丙素类等成分[2,5-6]。多方实验研究表明苦木属所含丰富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降压、催吐健胃、抗肿瘤等作用[2]

去氢苦木碱(Dehydrocrenatidine ,DHCT)是从苦木中提取的一类代表性beta;-咔巴啉类生物碱,其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有实验表明其对激活实体瘤,调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JAK-STAT信号有抑制作用[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的特征是传入神经自发活动增加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应异常[8]。其致病机制复杂,多由中枢和周围神经元增敏,兴奋性增加所致[9]。患者常常表现出胀痛、灼热感、搏动或挤压痛。已有研究报道,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离子通道的活性与开关状态有显著变化,表明离子通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10]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镇痛药有7种,但大多副作用明显,且缓解作用不佳,如阿片类药物,对患者日常生活与治疗过程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药效显著,副作用轻且少的新药。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为各椎间孔内侧面附近脊髓背根的膨胀结节,由向心感觉纤维细胞构成。其神经末梢负责接收来自躯体感受器的全部神经冲动,并通过在感受末梢膜形成跨膜信号传导,将冲动传向中枢系统。背根神经节中表达有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瞬时受体势M2型(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 ,TRPM2)和p38MAPK等与疼痛感觉相关的化学物质[11-14],据报道,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 SCI)和保留神经损伤(Spinal nerve injury, SNI)的情况下,TRPV1 和TRPM2 的表达有所增加[13,14]。因此DRG在疼痛感觉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