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一、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内容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高患病率,高血压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性损伤并危机生命。2002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且近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1]。为了有效减少高血压引发的不良事件,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我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低于50%、40%和10%[2]。所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依然是社会热点。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不应停留在控制血压层面,而应进一步从高血压发病机理和抗高血压机制、联合用药、新剂型等方面,研究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长效高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各类抗高血压药物,虽然可以明显降低血压,但也有明显缺点。患者需要长期、每日服药是高血压治疗的困难之一。研究数据显示,服用每日1次抗高血压药的患者依从性为90%,而每日2次患者为88.2%。同时,血压在入睡后下降,睡醒急剧升高,这一血压的晨起高峰出现时血药浓度正处于低谷,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应用长效抗高血压药每日1次可使24h血压值维持在较低水平,减少夜间和晨峰血压波动,是最理想的治疗选择[4]。
临床治疗药物的常规剂型,根据其消除半衰期,多数需要每日给药数次,以维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不仅患者依从性差,而且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于是新的药物剂型缓释控释制剂就随之产生。通常使用的调节药物释放的方法就是将其包含在基质系统中,例如通过聚合物共混物制备硝苯地平缓释骨架片以获得期望的药物释放特性[5]。缓释制剂药物释放相对延缓,药效维持时间增加,生物利用度增大,血药峰值降低峰谷提高,疗效和安全性较高,临床使用日益广泛[6]。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RP)也叫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通过延长药物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提高药效的一类制剂。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用药次数,李世根等人[7]将盐酸青藤碱制成肠溶缓释微丸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的研究;②缓释性;③低毒性,杨学义等人[8]采用单盲、交叉对照法观察硝苯地平长效缓释片与普通片在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降血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显示,普通片半衰期较短(仅1.7h),维持时间6h左右,且易产生头昏、面潮红和心悸等副作用。长效缓释片半衰期达7h左右,维持降压时间12h左右,且副作用小。基于以上特性,缓释制剂得到广泛应用。
缓释制剂的剂型包括以下几种:①内服型缓释制剂:包衣片(又分为薄膜包衣和肠溶包衣)、缓释胶囊、多层片、骨架型片剂;②缓释膜剂;③缓释凝胶剂;④缓释栓剂;⑤缓释注射剂;⑥缓释植入剂等[9]。口服缓释制剂中,心血管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降糖药较多,其中常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缓释药有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10]。
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一种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钙通道阻滞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尤其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效果显著[11,12],硝苯地平缓释片能持久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减轻右心室后负荷,长期应用对右室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乙基纤维素、HPMC和G4可用于制备硝苯地平缓释骨架片[13]。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多单位的独特微囊系统,缓释片由数百至数千个微囊组成,药物进入胃内迅速崩解在十二指肠、小肠、整个升结肠吸收迅速,保证24h平稳血药浓度,药物以近恒速持续释放并可掰开服用,计量调整方便[14]。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对血管有极高选择性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改变溶解和吸收速度,使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能在24h内平衡控制血压而对心脏功能无影响[15]。
与普通剂型相比,缓释制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减小患者漏服错服的概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并且能平稳血药浓度,避免服用速释制剂出现的波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小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随着抗高血压药缓释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发现,抗高血压药缓释制剂将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