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耕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生态功能的稳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耕地利用面临着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导致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合理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理论,以湖北省为例,探讨了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和补偿机制构建,旨在为湖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耕地生态补偿;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湖北省;可持续发展
#1.1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损害、受益主体和行为进行规范,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相关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核心是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者进行补偿,体现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1.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liamRees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它通过计算维持人类特定消费模式所需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承载力分析、资源利用评价等领域。
#1.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各种惠益的经济价值,包括供给服务(如食物、水资源)、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支持服务(如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形成)和文化服务(如休闲娱乐、审美价值)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