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5NTR对脑卒中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12-30 17:18:51

课题名称:p75NTR对脑卒中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一、选题依据及意义脑卒中(stroke)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于2014年的脑血管病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5.78/10万和151.91/10万,以此推算,我国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数达188万。

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比美国提前10多年[1],而且近年来脑卒中发生日益年轻化,在青年中发病率也不低,据报道,45岁以下成人的患病比例,在西方国家和国内分别为5%和13.44%[2]。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前者占全部脑卒中的75%~85%[3]。

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塞,是由脑部局部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所以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恢复血流来减小脑部的损伤,但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也会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最终导致神经功能不可逆性的缺失,使患者生存质量严重降低[4]。

目前脑卒中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和神经保护药物[5]。

但是存在着脑出血风险高、治疗窗窄等问题。

所以,探寻脑卒中的病理基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靶点迫在眉睫。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和外周血液循环系统之间存在的一个特殊的物理屏障。

它的主要构成有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