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研究文献综述

 2024-07-16 22:29:16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资源,其价值日益凸显,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事件频发,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在阐述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研究现状,并对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隐私保护,数据安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更好地研究大数据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1.大数据:大数据通常指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的数据集合,其最显著的特征是“4V”,即Volume(规模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高速性)和Value(价值性)。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2.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地址、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公民个人信息具有私密性、敏感性和可识别性等特点,一旦泄露或被非法利用,将对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