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垫面作为地球表层与大气之间的界面,在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下垫面的物理性质和生物过程差异显著,导致其吸收、反射和分配太阳辐射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区域能量平衡和地表温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下垫面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城市、乡村、水体、森林、农田等,研究该地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阐述了能量平衡的概念、组成要素以及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差异;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利用遥感观测、地面观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不同下垫面类型能量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下垫面;能量平衡;长三角地区;城市热岛效应;遥感
#1.1下垫面
地理学意义上的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
它包括地表形态、土壤性质、植被覆盖、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
不同类型下垫面的物理性质和生物过程差异显著,导致其吸收、反射和分配太阳辐射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区域能量平衡和地表温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城市下垫面通常由混凝土、沥青等人造材料构成,其反照率较低,吸收太阳辐射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周边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