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极端气温事件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极端气温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人民生活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
探究中国冬季极端气温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解析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对于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从极端气温指数的定义出发,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冬季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同年代际尺度下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年代际变化;驱动机制;中国冬季;气候变化
1.极端气温指数
极端气温指数是用于描述极端气温事件频率、强度和持续性等特征的统计指标,是评估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包括:
绝对气温指数: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反映气温的极端高值或低值。
阈值极值指数:以特定温度阈值为界限,统计超过或低于该阈值的极端气温事件发生次数、持续时间等,例如,霜冻日数、热浪日数等。
百分位数指数:基于气温的累积概率分布,选取特定百分位数作为阈值,例如,暖夜指数(TN90)、冷昼指数(TX10)等。
2.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在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的波动变化,区别于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