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特殊,冬季常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
自50年代以来,南方地区经历了多次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中三次尤为严重,分别是1954年12月至1955年3月、1991年12月至1992年2月以及2008年1月中下旬的冰冻雨雪事件。
这些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通过对5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三次强冰冻雨雪事件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了三次事件的气象特征、环流背景、形成机制以及灾害影响,总结了三次事件的预警和防灾减灾经验教训,为未来更好地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成因;灾害影响;预警;防灾减灾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是指由低温、雨、雪、冻雨等多种灾害性天气组成的,对交通、能源、农业等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天气事件。
冰冻雨雪事件是指在低温条件下,伴随降雨、降雪或冻雨出现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其形成机制复杂,通常与强冷空气南下、暖湿气流北上以及复杂的地形等因素有关。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空的大规模空气流动,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异常会导致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