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总碱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文献综述

 2023-01-04 22:04:14
  1. 选题背景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C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极高,大约占所有自然死亡人群的 11%[1]。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由于化学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体健康,近几年来,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抗心律失常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发现了一些安全、有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的生物碱。本课题所选的莲子心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中干燥的绿色胚芽,常用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莲心总碱是从莲子心中提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部位[2]。 莲心总碱在水中溶解度差,对光、热敏感,不稳定。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在将其制成适宜剂型的过程中需考虑使用一定的制剂手段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环糊精(cyclodextrin,CDs)是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两端开口环状中空圆筒形。分子的开口及外部以羟基为主,呈亲水性,分子的内部以碳氢键和醚键为主,呈疏水性。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使其作为主体模型与客体分子发生包合作用形成包合物,将药物制成环糊精包合物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调节释药速度、增强生物利用度、缓解对肠胃刺激以及消除异味、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3]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有:研磨法[4]、饱和水溶液法[5]、悬浊液法、超声法、微波法[6]、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流体法等。其中,研磨法是将环糊精与2-5倍量水研匀,加入客分子化合物(水难溶性者,先溶于少量有机溶剂中),研磨成糊状,低温干燥后,再用有机溶剂洗净,干燥即得[7]。实验室小量制备时可采用此法,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研磨中影响包合率的因素有主客体的物料比、研磨时间、温度、介质等。

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手段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差示扫描量热(DSC)、X– 射线粉末衍射(XRD)[8]、薄层色谱法、透射电镜法等。其中显微法是包合物鉴别的常用方法。薄层色谱法将包合物和原料药制成溶液点于同一块硅胶板上,展开,显色,利用薄层展开后的斑点位置,鉴别包合物形成与否。药物均有自己的特征斑点而包合物(在适当层析条件下)没有展开斑点。通过比较硅胶板上的点来判断原料药是否被包合,此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是包合物鉴别的常用方法。

  1. 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从现有方法中筛选实验室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制备莲心总碱环糊精包合物,并优化制备工艺。

2.包合物形成与否需通过一定手段验证,从文献报道方法中选取合适的方法来验证包合物的形成。

  1. 采用的研究手段

针对问题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各种方法优缺点及考虑其可操作性,拟采用研磨法制备莲心总碱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加水量、物料比、研磨时间等)考察筛选出包合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实验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

针对问题2.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拟采用显微法和薄层法与挥发油测定结合来鉴定包合物形成与否。

  1. 参考文献

[1] 牛琳琳.心律失常发病特点与中医症候相关性临床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0):19-22.

[2]柳 伟,王宏洁,边宝林.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莲子心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7):23-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