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石松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抗类风湿药效的评价文献综述

 2023-01-04 22:08:16

一、 研究目的

提取藤石松中的主要生物碱,对其抗类风湿作用进行药理学药效评价。

二、 研究背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sti,RA)是一种细胞因子介导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型的自身免疫病,以滑膜组织的异常增生和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导致纤维状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滑膜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因而发生病理改变。统计表明,RA在全世界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患病率为0.3%~0.4%。目前,对于R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尚未开发出真正针对病因的治愈性药物。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 (Spring) Holub]为石松科(Lycopodiaceae)藤石松属蕨类植物,民间又称为舒筋草,为多年生攀援草本,长可达4米。主莲下部有叶疏生,叶钻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膜质,灰白色,向上的叶较小,绿色,厚革质,有早落的膜质尖尾。生长于森林边缘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湖北、湖南、福建、台湾等地。藤石松民间以全草入药,能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及脚转筋等。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藤石松的总生物碱部位为期抗类风湿的活性有效部位。本次课题即针对藤石松总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的抗风湿作用进行药理学活性的研究。

三、 研究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hemUatic,AR)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严重者可致关节变形,或心、肺、肾等脏器也可受累,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类风湿关节炎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对于A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代医学治疗AR的药物,主要有非幽体抗炎药(NSAm)、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在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辨证施治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有很多单味中草药像雷公藤、青风藤、附子、白芍、威灵仙等亦有显著的疗效,毒副作用相对较轻,因此从传统中草药中寻找抗类风湿的药物意义重大,目前已然成为抗RA研究热点之一。

四、 研究手段

1.动物分组

取35只SD雄性大鼠以查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分成5组。1组为正常组,2组为模型组,3组为阳性对照物组(地塞米松),4组为藤石松生物碱低剂量组,5组为藤石松生物碱高剂量组,每组7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