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对福氏痢疾杆菌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文献综述

 2023-01-07 14:27:4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实验背景

痢疾杆菌是一类没有芽孢、荚膜,不能运动的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实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在我国由福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感染引发的痢疾占总发病率的70%。目前,抗生素的单独或者联合使用仍然临床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多种抗生素大量广泛应用于治疗菌痢,临床上多重耐药志贺菌株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仅耐药产生速度快、耐药率高,而且耐药范围广,对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细菌耐药性的传播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影响,因此,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

酪酸梭菌又称酪酸杆菌,酪酸菌。是人的正常肠道菌之一,严格厌氧,为革兰阳性菌。由于产生的酪酸又叫丁酸,所以也被称为丁酸梭菌,丁酸杆菌或丁酸菌。酪酸梭菌活菌制剂,能耐受胃酸进入肠道,分泌肠粘膜再生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酪酸(丁酸),修复受损伤的肠粘膜,消除炎症,营养肠道。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痢疾志贺氏菌等肠道有害菌生长,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胺、氨、吲哚等肠道毒素的产生及对肠粘膜的毒害,恢复肠免疫功能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杆的末端呈圆形,主要存在小肠中,释放乳酸,乙酸和一些对有害菌起作用的抗菌素,但是抑菌作用比较弱。其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嗜酸乳杆菌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嗜酸乳杆菌能分泌抗生物素类物质(嗜酸乳菌素(acidolin)、嗜酸杆菌素(acidophilin)、乳酸菌素(1aetocidon)), 对肠道致病菌产生的拮抗作用。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促进生长的益生菌及代谢产物和促生长物质总称,其功能是维持并调节系统的微生态平衡。目前,市场上用于细菌性痢疾治疗或辅助治疗的微生态制剂包括日本的米雅(酪酸梭菌)、丽珠肠乐及金双枝(双歧杆菌)等,治疗效果很明显。研究热点集中于发掘某个菌株的各种功能型,打造全能菌株。但由于肠道的宿主菌群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单菌株的平均效果就显得十分有限,研究证明不同益生菌的联合比单菌株更能降低潜在致病菌的在肠道中的定植,不同益生菌菌株之间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酪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同为调节人体及动物体内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群,本课题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酪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它们对肠道常见致病菌福氏痢疾杆菌的协同抑制作用。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酪酸梭菌、嗜酸乳杆菌和二者共培养后的培养液上清为研究对象,以肠道常见致病菌福氏痢疾杆菌为指示菌,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其抑菌圈的大小,观察其抑菌活性。同时,对其培养液上清进行加热和调节pH处理,测处理后的培养液的抑菌圈,研究其体外抑菌机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