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沟”假说,该假说认为受众接受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差距和知识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即“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但是随着移动媒体的不断普及,受众接触信息的门槛变低,经济地位的高低不再是造成“知沟”的根源。以微博、微信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带领我们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收和传递,在这种自由平等的信息交互模式下“知沟”依然呈现扩大趋势。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环境下“知沟”现状的分析比较全面,在如何消弭“知沟”方面也颇有研究,但是将“知沟”与社交媒体结合分析的情况较少。社交媒体不同于网络媒体,它拥有极高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受众不单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传递者,制造者,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在以微博、微信为主流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交媒体环境下“知沟”理论的表现形式。
第二,大部分学者在分析“知沟”现状方面都着重研究经济地位对接收信息的影响,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初的研究,如刘雪梅在《大众传媒发展知沟现状刍议》(2003)中指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些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间,一些旧的传播鸿沟还没有得以彻底的弥补,新的传播鸿沟却在出现。那时电脑、网络的普及率很低,使用网络媒介的门槛很高,所以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个人经济水平受众对接收信息多少影响很大。但是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受众接触信息的门槛变低,在减少经济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知沟”依然呈现扩大趋势。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性对“知沟”的影响,同时探究社交媒体中社会交往与传统媒介的差异,借此分析社交媒体时代“社会交往的差异”的表现形式以及它对“知沟”的影响。
2.实践意义
长久以来,人们希望通过大众媒体的普及来缩小“知沟”的差距,实现知识的平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更愿意相信,技术的进步将逐步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平等,从而给人类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原先存在的知沟,但隐藏在这种表面之下的是网络使用者和非网络使用者之间的沟壑。所以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知沟”扩大的原因以及尝试性提出弥合“知沟”的办法有利于促进知识和信息平等化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3.国内外研究综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