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类微电影《回家》之摄像艺术文献综述

 2023-10-26 11:36:25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家庭伦理类微电影研究现状:

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影视行业的不断壮大,微电影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型的视听样式,微电影对制作发行方而言,有制作门槛低、宣发方式简单等诸多优点;对受众而言,微电影方便的观看方式、普遍较短的时长贴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微电影正在借助新媒体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2011年前后,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和媒体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到2016年,微电影借助互联网逐渐发展成“微电影 ”的表现形式,具体呈现为网络大电影的形式。

作为微电影的一种类型,家庭伦理类剧情片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该类型的微电影主题是亲情,亲情是一种朴素但是沉重的情感,这一类型的微电影,讲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是配偶之间的感情故事。亲情类型的微电影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微电影类型,因为每个受众都有其自己的亲情故事,而在观看微电影的时候容易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影片的最佳效果。近年来比较经典的作品有谭永华导演的《空巢老人》、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马多导演的《妈妈的一封信》 等。

微电影中摄像艺术的研究现状:

摄像艺术是建立在剧本基础上的,利用摄像技术和艺术手段,用镜头的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旨在叙述内容、表达主旨,以此感染打动观众。和其它艺术一样,摄像作品必然是摄像者的主观意识的体现,通过对摄像艺术的综合运用,使得作品服务于需要表达的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 对自身的锻炼:作为新闻学学生,摄影摄像是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通过在家庭伦理类微电影《回家》的毕业设计中负责摄像任务,使得所学理论知识落实于实践中,以此检验自身拍摄技能掌握情况,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专业技能,提高电视制作与拍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该课题有助于培养组员团队协作能力。

  2. 引发社会对精神孤独老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多的关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忽略精神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严重,越多越多的老人处于精神孤独状态,成为空巢老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在此背景下,本次毕业设计以亲情为主题,希望用自己的镜头揭示这一社会现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向社会呼唤亲情,促使社会关注精神孤独的老人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