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据2010年11月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1],截至 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6亿,超过了日本总人口,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2],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群疾病谱亦随之发生变化,已从原来的传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题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全球性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3] 。
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4],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慢性病病因复杂,发病常与多种行为因素有关且不同的疾病之间往往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这就导致共病的患病率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人口老龄化、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病患者带病生存时间的增加给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共病与多重用药也极大地影响着慢性病防控的整体质量。
共病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常见特点。
与单一疾病的患者相比,共病患者往往面临更大的不良健康风险和卫生保健需求,并且使其预防和管理更加复杂。
老年慢性病的共病现象已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普遍问题,对共病状态进行合理评估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