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3-01-17 23:13:3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高经济增长和高人口压力,导致中国的医药市场也是近年来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医药市场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经济的急速膨胀,人们从原来的没有钱看不起病,到现在全民医保,健康意识开始逐渐普及,老百姓也越来越需要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然而,尽管我们的医疗卫生体系也已经初具一定的规模,在总量上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无论是医疗服务分配的分散性还是医疗服务的可负担性都极大地阻碍了许多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这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换言之,改革开放是事物前进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在被人们称之为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中也不例外。但是这样的发展起初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就像前面所说,医疗服务分配的分散性和可负担性等等对于贫富分化严重的当今社会,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切都源自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和药不是衣食住行那样的必需品,却是健康生活的良好辅佐,尤其是那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人群,不过,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准确预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也没有人能够知道需不需要以及需要多少医和药。在今天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体系下,光靠人的计算和逻辑能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发明并应用先进的计算设备来辅助完成一些统计、整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决策水平。现如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操作技术、以及越来越先进的管理理念,都更好的帮助人类处理极其庞大的工作量。在医药领域也是如此,许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得医药行业管理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尽管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中国的医药供应链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在国家医药分家政策的呼吁下,本文拟针对中国现有的医药供应链结构复杂、效率低,存在很多问题(如以药养医)的现状,分析信息技术在医药供应链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对于医药供应链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最终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医药供应链体系成本从而达到社会供需平衡的优化方案。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物流标准体系,其中美国的物流标准约1200条,日本约450条,英国则达到了2500条,不断完善和科学的物流管理使得企业的运营更加具有活力和持久,好的物流体系体现在从采购到生产、库存、配送以及回收在内的整个循环过程高度协调统一,即现在所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既然要做到绿色,就一定离不开信息技术,因为供应链的优化仅仅靠人类原始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的。这一点上,有许多全球性的大型公司正在从中受益,例如麦当劳、沃尔玛、苹果。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基本信息技术,以此建立的库存管理系统(WMS)以及运输管理系统(TMS)几乎工作在每一个企业之中。发达国家在供应链优化中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意识到供应链不是单独的你我他,也不是某一个企业,而是一个行业乃至全球化的整体,这就是在美国会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协会或者联合组织存在的原因,这些服务于行业内与行业之间的政府团体或者民间团体是促成供应链优化不可缺少的力量。今天,在生产、人力成本不断减少差距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利用供应链的差异化实现发展与突破。

2.2国内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对于供应链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也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国内都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供应链仍存在一下两点问题:第一、结构复杂,效率低下。第二、缺乏集成度。医药行业在中国又处于相对特殊的位置,医药供应链的发展不仅仅要求实现整体的供需平衡,而且最重要的是解决由于地区价格差异所造成的区域窜货问题。然而,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又高度隐秘的高科技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如若不能很好地规避内部隐私问题,将会遭到拒绝。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很难行得通的。这也就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供应链混乱局面的根本问题。

2.3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