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统计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11 21:32:35

一、课题研究背景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因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按照细胞形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约 80-85%的肺癌为 NSCLC,NSCLC 中最多见的是腺癌和鳞癌。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的癌症杀手。肺癌在我国城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在农村居第 4 位,占癌症死亡人数的 20%以上。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该病的全国发病率有持续增高趋势。尽管目前临床对肿瘤诊治水平有较大进步,但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全球每年罹患非小细胞肺癌而死亡者近百万。目前肺癌确诊后公认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病灶及可疑淋巴结,根据情况给予放化疗及中医中药调理,能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病程的发展、延长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但上述治疗严格意义上都是对症处理,所以长期疗效及疗效确切性仍有争议。

二、课题研究意义

用于人群筛查,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癌前病变危险度,并作为药物作用靶点对某些高危患者施加干预可以用作肿瘤临床辅助诊断以及病情监测的指标,可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帮助评价患者预后,以及预测抗肿瘤药物反应性和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协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癌变过程和肿瘤的本质,为最终战胜肿瘤奠定基础。

三、方法

取TCGA数据库的肺鳞癌与肺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生存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应用SAS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分析某些基因与患病之间是否相关,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检验肺鳞癌与肺腺癌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性。

四、文献综述

从基因水平来看,肺癌的发病主要是在一系列外界因素作用下细胞中基因改、变积累的结果,是多基因、多步骤发展的疾病,可表现为原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的失活、错配修复基因改变以及基因过度表达。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最终表现为序列的异常,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分化,恶性增生。探索肿瘤的分子背景不但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特异的治疗方法,并且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精确分型以及预后评估都有重要作用。癌基因激活后,其转录的癌蛋白过度表达,影响细胞信号的转发,使正常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肿瘤发病过程中产生许多分子,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即肿瘤标志物,现已发现并证实许多分子标记物可用于肿瘤的发现及探测、治疗疗效的观察、复发转移的监测以及预后判定等目前肺鳞状细胞癌尚未发现特异性很高的分子标志物,如果能够通过基因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肺麟状细胞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的异常改变,发现特异的分子标志物,一方面能够应用于肺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蹄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另一方面可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学机制,寻找可以用于肺癌治疗的分子手段,从而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大量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肿瘤的发生是环境致癌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外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使用有关病毒疫苗以及控制其他有关感染因素等,可以使多数肿瘤在一级预防阶段得到控制。而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得到治愈。未来肿瘤防治与研究的重心,势必将会逐渐由具有明显占位性病变的中、晚期肿瘤向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方向推移。肿瘤的复杂性,使人们至今尚未找到任何一个单一的肿瘤异常改变肿瘤标志可以准确无误的用于肿瘤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因此从单基因向多基因转化,己经逐渐成为肿瘤标志物研究的主导方向。相信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引入,并把统计观点融入其中,在科学合理的模式表型的帮助下,肿瘤标志谱的研究将会在肿瘤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