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与流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4 21:34:56

一、 研究目的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医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之一,中国医药产业将登上一个更高的起点。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力,如何实现医药大国迈向 医药强国是整个产业链企业共同的挑战。药企以及医院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会大大节省企业的劳动力和生产时间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药厂信息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药品市场经济秩序混乱,表观为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无证和超范经营药品行为长期存在;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无序,流通成本、药价虚高;商业贿赂严重,回扣风行,大处方、 人情方突出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限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在目前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中,医院作为药品的间接消费者,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医院的收入主要自财政补贴、服务收费以及药品收入,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制下,财政补贴相对不足,医院只能在服务收费和药品收入上做文章,正是以药养医这一体制导致了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的混高。定价、高回扣和高让利现象愈演愈烈,加剧了药品生产流秩序的混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药品产业信息化管理已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实现现代化和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纵观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在良性发展,但与西方的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医药领域信息化规模、水平和层次都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不断推行,国家药品生产流通相关文件政策的陆续出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药品生产流通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及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而言,加强药品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药企没有信息化管理,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药企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提升药企的综合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药品产业信息化相关资料的查阅,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方向出发,对药品信息化管理的背景进行调研,分别找出药品生产和流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提高药企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规范净化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二、 研究现状

自2005年我国确定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推动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便频繁出台,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行业规划中,信息化更是被屡次提及。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提高医药工业信息化水平被列入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的十大任务之一。

规划表示将提高药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将加强计算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药品生产线和质量检测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控制;推广应用生产执行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也被提及。规划指出,将鼓励企业集成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推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建设医药行业运行监测和医药行业统计信息系统,完善中国医药统计网,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