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腐败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个案为例文献综述

 2023-06-07 09:51:44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追逐中国梦,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现在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要求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扶贫领域作为我国近几年来尤为重视的一个板块,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生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脱贫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治理高度, 然而在扶贫过程中出现了屡禁不止的腐败问题及现象。

本文即针对板块中存在的虚假申报助学金这一扶贫腐败问题,通过对重庆市的申报助学金腐败案例进行拟题研究,梳理这一问题存在的各种现状,结合国内多位学者研究成果,分析腐败的内涵及成因、制度上的相关漏洞以及实际执行当中的现实因素,并试图从学理上思考相应策略。

2.意义:以此为重庆市今后以及国内其他省市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提供新的借鉴和新的开展思路,为全国各省市以及重庆市的反腐机制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参考,对稳步推进国家追逐中国梦的途中,创建小康社会,促进全国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都具有显著的实现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综述研究:国外学界对扶贫腐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腐败的内涵与成因研究,反腐败干预理论研究等方面。

美国学者爱德华L.格莱泽.对腐败一词的定义为三个核心要素,即:(1)在自己工资之外的领域向国家和政府官员进行贿赂;(2)这种贿赂行为违反法律法规;(3)这种行为给国家以及公众造成了损失[[]]。

印度在1964年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并在《防治腐败委员会报告》中指出:腐败包括不正当和怎么运用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拥有的公职和特殊地位所具备的权力和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国际透明组织又将腐败理解为国家公共行政部门中,不管是从事哪一方面的官员,只要是任职于公共部门中,有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民众委托于他们的权力,使他们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不合理、非法的富裕起来。

世界银行反腐败行动计划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帮助各国同腐败作斗争:世界银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将腐败定义为:为了达到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