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抗生素
中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曾化松等曾调查到中国每年生产大约21万吨抗生素原料,其中仅3万吨用于出口,每人平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相当于美国的十倍[1]。而生物服用的抗生素药物只有10~70%能被生物体吸收利用,其余则以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到环境中[2, 3],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传递[4]。据文献报道,在我国地表水水体中,如渤海湾、辽河,均检出了抗生素的存在[5, 6]。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残余抗生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使环境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国内外的调查研究发现残留抗生素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影响到人类健康。例如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医院污水、住宅污水、乳制品中以及格兰德河中都发现了大量残留抗生素的存在[7],王和兴等在江浙沪学龄儿童尿样中检出5 大类共18 种抗生素,可能与食物抗生素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8]。
1.2.磺胺二甲基嘧啶概述
1.2.1性质及现状
畜禽粪便农用则是抗生素进入水体和土壤的主要途径。猪粪,鸡粪等畜禽粪便常被检出含有大量的磺胺类抗生素[9],检出率普遍较高[10]。有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畜禽粪便都未经综合处理直接施用于农田或随污水进入水体[11]。磺胺二甲基嘧啶是目前在畜牧业中用途最广泛的磺胺类药物,是一种抗感染药剂,广泛用于畜禽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磺胺二甲基嘧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抗菌力强、毒性小、吸收迅速完全,药效持续时间长等[12]。研究表明过量食用含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动物组织能导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扰乱机体正常的菌群生态平衡,并且还会导致致病茵产生耐药性[13].已发现磺胺二甲基嘧啶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或肿瘤[14],因此欧美和日本等国家都对动物食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总量作了规定[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在2002年235号公文中规定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总量不得超过0.1mg/kg[16],由此,该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也日益受到关注。
1.2.2去除方法
目前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去除方法主要有UASB-SBR工艺,UASBSBR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UASB和SBR两工艺阶段对SM2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和55%,而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和14%[17],微滤膜处理[18],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温度为25℃,pH=7的情况下,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初始浓度为10m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磺胺二甲基嘧啶 的吸附量为0.244mg/g。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磺胺二 甲基嘧啶的吸附行为也为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19],电离辐照技术,应用电离辐射(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技术,可以不调节废水的pH,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有效去除水中的磺胺类抗生素药物(如磺胺二甲基嘧啶)。优点是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可用于抗生素类废水的处理[20]等,单独研究藻类对其去除效果的实验较少,因此我们选择了蛋白核小球藻作为实验种对磺胺二甲基嘧啶进行处理。
1.3 蛋白核小球藻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