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文献综述

 2023-01-11 17:43:28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地跨徐州、宿迁两市结合部。面积260 km2,是典型的过水型湖泊,兼具有供水、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和旅游等多重功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特别是水体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破坏,其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也随之变化。骆马湖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水生生物资源状况也随之变化,而相关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有关骆马湖水生生物资源的研究较少,葛家春1997年至1999年对骆马湖全湖14个点进行9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湖泊渔业资源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人们对鱼类资源增殖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天然经济鱼类的繁殖保护措施不力。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湖泊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据统计1979年以来江苏内陆水域共发生污染事故近500起。死鱼数万吨,严重影响了捕捞养殖业。湖泊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资源利用不合理,特别是对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矛盾尤为突出。湖泊渔业的发展不平衡,已开发利用的湖泊,经济效益高低悬殊,低产量低效益偏多。

  由此看来,人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实现湖区渔业生产发展、渔民生活富裕、湖泊生态良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以研究湖泊生物资源与环境现状,明确各功能性水域的性质、作用、范围、发展方向。合理布局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湖泊生态系统逐步优化。 本研究通过对骆马湖整个湖区的定点(6个监测点)调查,对其春季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资源状况及水体TP、TN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以期反映骆马湖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现状,为水生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渔业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浮游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既是湖内鱼类的生物饵料资源,又是水域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受到许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物种多样性能表征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体现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大。 

  依照《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及分级方法》、《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标准进行环境评价。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监测点位的布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