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与意义。施肥是培肥池塘水质,促进有益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水产动物摄食和生长,从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育苗池塘中使用的不同数量的氮肥(尿素)可影响到水质和水生植物的反应。
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低的溶氧含量对生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当溶氧浓度低于5mg/L时,敏感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将会受到影响。当溶氧浓度低于2.5mg/L时,多数鱼类的正常生长都将受到影响。在富营养湖泊中,沉水植物消失后,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其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使鱼虾等水生动物常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本课题应达到的目的是了解尿素的使用量,促进伊乐藻的生长,同时,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研究该课题,可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保证水产品的质量,既经济又环保。
2、研究现状。国内外有许多有关环境因子对沉水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报道,但关于氮磷浓度变化对沉水植物生理反应影响的报道不多。伊乐藻原产美洲,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与我国淡水水域中分布的黑藻、苦草同属水鳖科,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良饲料,又有净化水质的作用。90年代经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从日本引进在江苏省泗洪县试养。
2009年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太湖湖湾及东太湖水域普遍生长的伊乐藻为主要实验材料,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沉水植被恢复区湖水作为培养液,采取KH2PO4为磷源,研究不同磷营养盐状态下,伊乐藻生长比较好,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影响太湖沉水植物伊乐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子。
同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和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进行了氮肥施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措施的研究。
人类粮食资源与蛋白质的短缺,也造成饲料工业一大难题。业者积极寻找蛋白质的新来源,并扩及蛋白质以外的氮来源,例如含氮量高的尿素。
1897年,Waesk等人提出反刍动物能转化非蛋白质氮为菌体蛋白质的想法。1949年,C.J.Watson等人喂食绵羊含有N15标记的尿素胶囊,4天后在绵羊血液、肝脏、肾脏中检验出含有N15的蛋白质。这证实了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非蛋白质氮。同年J.K.Looli等人以尿素当作唯一氮源喂食绵羊,发现绵羊能够正氮平衡,表明绵羊瘤胃里的微生物能利用尿素合成其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自此,尿素及尿素化合物成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了。
3、存在的问题。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