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和扎染在服装上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5-23 15:18:11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蜡染和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蜡染古称蜡缬,蜡染分为蜡和染两部分。

蜡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脂,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融化,不溶于水。

《贵州通志》中解释蜡染为用蜡绘画于布而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

由于蜡自身不溶于水又易融化的特质,使得蜡加热后成为液体状沁入纤维中,晾干后便形成不溶于水的防染体,因此浸染之处染液不得沁入。

而染色后再用热煮将蜡融化脱掉,就形成了色地白花的装饰[1]。

隋唐年间,蜡染服饰十分盛行,无论是图案设计还是做工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一度成为皇家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蜡染与夹染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点的瑶斑布,同时,受蜡染工艺的启发又产生灰缬与蓝印花布。

刺绣工艺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导致蜡染应用区域和范围不断缩小,宋代之后,蜡染工艺逐渐在西北与中原地区失传,却随着部分民众向西南地区的迁徙得到了推广,在贵州、云南等地完整地保留下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