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Cbf-14的抗菌活性及联用效果文献综述

 2023-01-07 14:25:14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实验背景

近年来,临床上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越来越普及,这些多重耐药菌除个别抗生素外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对临床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已引起全球的震惊和高度的重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的情况下,金属beta;-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现象不断发生,多重耐药性细菌不断扩散和传播,临床抗生素使用的选择性范围越来越小。

抗菌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抗菌药物来源,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理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自研发至今,其研究及应用已成为生物制药和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热点。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具有分子量小、抗菌谱广、抗菌机理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阳离子抗菌肽被广泛定义为少于50个氨基酸的富含正离子的多肽,且有一半或以上的疏水残基。多肽的所含的正电荷来源于赖氨酸和精氨酸所携带的正电荷。大多数抗菌肽具阳离子性和双亲性,因长度、电荷数、氨基酸序列和二级结构的位置不同而多肽的特性不同。多肽按照其二级结构分为四类,分别是alpha;螺旋、beta;片层、无规则卷曲和线性肽。这种多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都有效果。一些抗菌肽还有其他生理活性,抗病毒,抗癌,促进伤口愈合,激活免疫应答等。阳离子多肽的这些特性使得其成为新的治疗药物的有力候选者。阳离子抗菌肽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抗菌肽的作用机理有很多种,有些可以使细胞膜透化,有些作用于细胞壁,还有一些抑制细胞内大分子的合成。

本实验中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得到以原有抗菌肽Cbf-K16为母肽的突变肽,保留其活性部位,设计得到14个氨基酸的短肽Cbf-14,使其毒性更低,稳定性提高。经改造后,其含有7个正电荷,分子量为1819.33,等电点为12.31。固相合成成本降低了2/3,毒性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大大解决了抗菌肽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有利于抗菌肽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方面的应用。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多肽Cbf-14具有显著的杀灭耐药性细菌的作用,可用来制备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药物。所述耐药性细菌优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甚至出现泛耐药,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往往失败,本实验探讨了Cbf-14与氨苄西林、头孢他啶、万古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期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多药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以多药耐药的大肠杆菌为对照菌,用棋盘法、杀菌曲线法验证Cbf-14与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及万古霉素等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

三、实验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