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3-01-31 23:02:4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毕业论文研究背景和内容

1.1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虽然人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认识从粗浅到深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我们对付它的办法仍十分有限,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够。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都有免疫反应的参与,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通过接种疫苗进行免疫调节的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正在成为攻克这一疾病新的希望。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子疾病,涉及基因、环境、代谢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AS是一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在AS形成中涉及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包括促进和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免疫应答。而且经多项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和人体模型中,已确认了有多种诱导免疫应答的共同自身抗原,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beta;2糖蛋白1和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HSP是一类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保守蛋白质,由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而与AS相关的HSP,主要为HSP65,HSP60和HSP70。有研究显示用引起自身免疫的HSP65经粘膜免疫能减缓AS的发展,这在前期实验也得到验证。在基本确定HSP65对AS粘膜免疫治疗作用的同时,探究HSP65一些具体表位对AS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研制一种新型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

1.2研究内容

本实验为了研究热休克蛋白65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将通过筛选出HSP65上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B细胞表位,并将此表位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相融合,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研究该融合蛋白最优的诱导表达、分离纯化方案。

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2.1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研究现状

近年来,人们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疫苗的研制有了较多的发现,研究认为免疫接种疫苗产生效应主要作用于两个不同类型的靶点。第一个靶点是动脉血管内预先存在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疾病进程的一部分,比如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LDL),抗炎症因子等免疫反应,这些自身存在的免疫反应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但强度不足。第二个靶点是作用于促进动脉硬化的内源性蛋白,比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热休克蛋白(HSP)等。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阻止靶抗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