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为一种常见的高发病高死亡的疾病。
它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骨骼肌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可逆性伤害,但现代人群对于这种慢性疾病尚缺少一定的基础了解和防范心理,使得其成为一种强大的隐形杀手。
因此本实验主要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开展研究。
2.尿毒素2.1尿毒素的来源和分类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因肾功能的破坏,使得本该由肾脏代谢的毒素在体内不断积累,形成尿毒素,同时这些毒素又会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形成一个恶性循坏。
尿毒素根据其理化性质可分为三类。
(1)不能与蛋白质结合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小于500,较易经血液透析清除,如尿素、肌酐;(2)蛋白质结合物质:大多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很难通过血液透析清除,如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 PCS)、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3)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大于500,常规血液透析效果不理想,如甲状旁腺素、beta;2微球蛋白。
尿毒素根据其来源分类也可分为3类。
(1)内源性代谢产物:自身代谢产生,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2)微生物代谢产物:主要是肠道菌群代谢物质,如吲哚类、酚类;(3)外源性摄入物质:如草酸盐[1]。
其中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 PCS)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典型性肠源性尿毒素,对甲酚(p-cresol, PC)是其前体物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