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AR拮抗剂中间体19-2系列的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13 23:12:1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在全球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

据临床统计表明,BPH的发病最高的年龄在55岁以上,发病率将近60%,而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因此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者亦越来越多,8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近90%[1]。

BPH症状如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残余尿增多等,甚至还会引发很多潜在的并发症如肾积水,血尿、泌尿系统的感染,肾功能损害等[2],极大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BPH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全球对于BPH的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变化。

目前在临床研究上用于对BPH的手段主要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

就目前来说,手术治疗可作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一部分病变至一定程度时则不再发展,即便出现了轻度梗阻的症状也并不是均需要手术治疗,所以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3]。

1.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简介前列腺(Prostate)是位于男性膀胱颈下方的,男性群体所特有的,围绕着尿道的性腺器官.健康的成年男性的前列腺呈栗子状底朝上,尖朝下,质量也平均在12g左右。

前列腺的组织结构从外往内有这么几部分构成:外周区、中央区,移行区,尿道,前列腺腺体的增生则开始于尿道的移行区,其余的腺体则由外周区(占70%)和中央区(占25%)组成[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