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压敏胶是一类无需借助于溶剂或加热操作工艺,只需施加轻度压力,即可与被粘物牢固粘合的胶粘剂。压敏胶粘带具有一定的初粘性和持粘性,无污染的情况下可反复使用,剥离后对被粘材料表面无破坏,无污染,已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电器、轻工、机械、交通运输、 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医疗、日常生活诸多领域,据报道,压敏胶产品在飞行器外壳漆面修补领域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压敏胶按主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压敏胶、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有机硅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和丙烯酸酯压敏胶5大类。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它是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乙烯基类单体的共聚物,与其他几类压敏胶相比,具有不用添加防老剂、粘接强度好、耐老化、耐候性、耐热性、透明性好、耐介质及无相分离和迁移等优良性能。近年来,医用压敏胶种类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替代传统的橡胶型医用压敏胶。新型丙烯酸酯医用压敏胶具有良好的性能,无毒、无皮肤刺激、无过敏作用、透气性良好、与各种药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可多种途径控制药物释放,从而扩大了压敏胶的应用范围。
共聚单体的组成配比和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对压敏胶的粘接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乳液型压敏胶而言,功能性单体同时会对乳液聚合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用量受到限制,压敏胶的粘接性能也因此受到局限。在乳液型压敏胶的合成中,链转移剂的使用是控制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有效手段而在溶剂型压敏胶的合成中,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刁`是调节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主要手段,而链转移剂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此外,胶液粘度和压敏胶带的制作工艺会对压敏胶的粘接性能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适当的胶液粘度、烘胶温度、烘胶时间以及必要的风干步骤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压敏胶的粘接性能。在乳液型聚丙烯酸酷类压敏胶的合成中,众多因素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预乳液滴加时间、搅拌速率等会对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和压敏胶的粘接性能产生影响但在胶液形成压敏胶层的过程中存在的相转变过程导致了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和压敏胶的粘接性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多步乳液聚合法是改性乳液型聚丙烯酸酷压敏胶,全面提高其粘结性能的有效方法而乳液共混法,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改性效果。
聚丙烯酸酷类压敏胶是丙烯酸酯、丙烯酸和其它功能性单体,以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的方式,自由基引发聚合得到的产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是饱和的碳氢聚合物,具有高的抗氧化性,不需要添加抗氧剂和稳定剂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5℃~-15℃)和较好的粘性,通常不需要添加低分子量的增粘剂或增塑剂。因此,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勿需添加各种添加剂,是单组分胶粘剂,从而避免了具有潜在负面效应的共混步骤并且以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得到的产物便是最终可立即使用的成品压敏胶,这使得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此外,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的种类和含量,控制聚合产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可以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合成出性能各异的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这使得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在设计合成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有的这些优势,加之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本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皮肤粘附性和对多种药物及其赋形剂优异的相容性,都使得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要求、具有更为宽广的应用范围,因而在医用压敏胶的应用中更具发展前景一。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结合已有的文献,发现市面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不能抗潮湿,故本课题拟探索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并加入WAM(甲基丙烯酸脲酯)作为单体附着力增强剂,以增加压敏胶的抗水性能。
三、实验材料:
3.1 试剂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工业品;过硫酸铵,工业品;去离子水,自制;氨水,工业品;30%SLS溶液,自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