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来源及意义肝癌(Hepatic carcinoma)即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类型。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相对稳定,但是仍然在2012年全球癌症发病总数中占据5.6个百分点[1],并且存活率非常低,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严重。
然而,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2010年国内肝癌发病率可以排到癌症病发顺位的第三位[2],2012年,肝癌的发病率占到国内癌症发病总数的12.9%[1],2015年,我国死于肝癌的人约有38.3万,是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数的51%[3]。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其治疗形势严峻[4-8]。
药物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进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几年来,随着药物研究进一步深入,除了传统的单一用药,如细胞毒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基因治疗等,联合用药也发展起来[9],但是临床上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药物具有不良反应以及大部分药物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这给抗肝癌药物研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迅速发展,以及活性筛选技术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从天然植物中筛选有效的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优化,通过筛选发现低毒、高效且特异性强的新型靶向抗癌药物,已经成为研发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塔斯品碱(taspine)是本实验室前期从秦巴山区特有的药用植物红毛七中提取的,它是一种阿朴啡类生物碱[10],早期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11-12]。
但其成药性很差,因此,本实验室前期在塔斯品碱的结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合成了塔斯品碱衍生物TPD4a。
癌症的发生与细胞周期、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