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载药微球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2-12-27 11:52:31

高载药微球的制备

1研究背景

1.1微球

缓控释和靶向制剂等一系列新剂型在医药领域如治疗和诊断疾病方面均显示出了很强的作用。其中微球制剂由于具有稳定、靶向、缓控释等特性,且制备工艺成熟,操作方法简单,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有关微球技术应用于医药行业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微球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形成的骨架型球形或类球形实体,通常粒径为1~250um。当微球口服或者注射入皮下,肌内后,随着骨架材料的水解溶蚀,药物缓慢释放,在体内长时间地发挥疗效,从而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目前,微球最常用的载体主要为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PLA等)。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是最常用的制备微球的辅料,作为一种生物相容的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现已取得美国FDA认证,可用作注射用药物制剂的载体。本实验中主要使用PLGA作为微球的骨架材料。微球的制备方法有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缩聚法,二步法等等。本实验中主要采用液中干燥法来制备微球。

1.2微流控

本实验采用液中干燥法来制备微球,此方法需要先将含有水不溶药物的有机相和水相乳化形成乳剂,再挥发除去有机相从而固化得微球。其中乳化步骤极其重要,关系着所形成微球的粒径大小,载药量,包封率以及含量均匀度等等,使用常规的乳化方法无法得到符合预期目的的乳剂。本实验中采用了微流控技术来进行乳化。微流控技术是指在微米尺度的管道中操控流体的技术。微流控装置可以分为Y型,T型和同轴型,这些微流控装置可以由多种材料组装而成,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硅、石英、水凝胶、聚四氟乙烯和金属材料等,其中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玻璃的应用最为广泛。本实验采用的是玻璃所制备的微流控装置。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装置通常将毛细管拉成具有精确尺寸孔径的细尖端,在较大的正方形或圆形毛细管内同轴组装,最后将这些毛细管固定到载玻片上。油相和水相在不同的管道中流动,最后混合形成乳剂。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组装成具有不同内外径的圆形和方形毛细管。微流控技术可以在开始形成乳滴之前实现油水两相的快速混合,使乳滴在形成的时候油水两相的比例保持稳定,从而得到粒径更小,粒度分布更窄的乳滴。另一方面,微流控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以通过调节油水两相的流速实现对乳滴粒径的精确控制,制备不同粒径的乳滴。微流控装置可以以连续流动的方式生产质量均一的乳剂,从而减少了乳滴间的粒径差异。总的来说,与常规制备方法相比,微流控技术的上述特性使其所制备的乳剂质量更加均一。

1.3塞来昔布

塞来昔布是一种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由于其溃 疡或上消化道综合症发生率低 , 而被较广泛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这些疾病引起的疼痛治疗。近来,人们发现COX-2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与合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VEGF的生长,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眼科中,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导致移植手术 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VGEF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可通过抑制COX-2来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为达这一目 的,许多学者进行了尝试,然而在给药方式上多数实验采用灌胃、滴眼或眼部注射给药的方式,为保持有效浓度,在实验中需反复给药,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若多次眼部注射会对眼组织造成损伤;同时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灌胃给药进入眼组织内的药物很少,增加剂量又会有不良反应。缓释制剂具有可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增加顺应性,维持平稳血药浓度,减少胃肠刺激和毒副作用,增加疗效,减少用药总剂量等优点,故可以考虑将塞来昔布通过上述方法制成微球制剂从而减轻口服,注射塞来昔布所带来的弊端。

2研究内容

2.1含药有机相的选择和制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