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洋金花种子为茄科曼陀罗属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种子。《本草纲目》记载具有平喘、祛风、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泻痢、脱肛和跌打损伤。现代研究又发现了洋金花种子具有降糖、镇痛、抗菌等方面的临床功效。
洋金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又名胡茄花(《本草原始》),山茄花(《扁鹊心书》),虎茄花(《山东中药》) ,风茄花(《本草求原》)等。洋金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25~60cm,上部叉状分枝,基部木质化。叶互生,上部近对生,柄长2~6cm,表面被疏短毛,叶片宽卵形,长8~18cm,宽4~9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近于阔楔形,无毛或被短毛,全缘或呈微波状短齿。叶脉背面隆起。花单生于叶腋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者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萼筒状,长3~6cm,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淡黄绿色,;花冠漏斗状,白色,直径2.5~7.5cm,长10~15cm,雄蕊5,不伸出花冠管外,子房球形,2室,有时假4室,胚珠多数,花柱丝状,柱头盾状。蒴果,生于直立的果梗上,密生粗壮硬刺,球形,成熟后由绿变淡褐色,开裂4瓣,三角状种子多数,黑色或淡褐色。分布在我国福建、江浙、广西、广东、湖北、四川等地。
洋金花种子为白曼陀罗的成熟种子,多数,形状扁平,略呈三角形,熟时为褐色。9~10月间采收,可晒干或烘干。
洋金花类植物的种类较多,我国有4种,国内供药用的主要为洋金花(习称南洋金花)和毛曼陀罗(习称北洋金花),2010版《药典》仅收载南洋金花。
洋金花生始载于《本草纲目》,生理活性较强,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十分广泛。《中国药典》2010版记载其性味辛、温,有小毒;具平喘止咳、镇痛解痉、麻醉之功效。主治哮喘咳嗽、风湿痹痛、小儿慢惊等病症,并可作为外科手术麻醉剂。国际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目前曼陀罗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生产和流通量最大的八种药用植物之一。
二、实验目的
经过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发现有关洋金花种子化学成分的报道几乎为空白,这对洋金花种子开展各项系统研究无疑存在阻碍。因此,为了全面利用洋金花药材、合理开发药用资源,本试验通过色谱柱分离技术和纯化手段,对洋金花种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初步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鉴定部分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希望通过本实验为充分利用和扩大洋金花的天然植物资源、挖掘具有独特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活性成分及先导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洋金花种子的质量评价、临床药用奠定实验基础。
三、试验方法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