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双亲电偶联反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0 01:28:32

开题报告: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双亲电偶联反应1.课题来源1.1 手性与手性拆分反应停事件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一对对映异构体,或许具有不同的效果。

如同左右手一般相似却不完全相同,手性分子,由于他们相似的物化性质难以分离,在沙利度胺的惨剧之前人们都不曾仔细研究。

手性分子的第一次发现是巴斯德对葡萄酒残余结晶的耐心分离,当时人们发现,葡萄酒桶底部的结晶酸化后形成的酒石酸会呈现旋光性,而从这种结晶的母液中制备出的另一种酒石酸,却没有旋光性,当时被称作葡萄酸。

可它们除了旋光性外,其他的物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而同时,人们也注意到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映异构体是可以分离,而在自然状态下合成后分离,百分之50的都会被浪费。

在早期,单一对映异构体的合成主要依赖于手性诱导和化学拆分,在试剂的配置上需要保持较高的要求,在原子经济学上是低效且操作复杂的。

1.2 不对称合成与过渡金属催化自1966年以来到 20 世纪末,不对称催化几乎都集中在金属催化上,尤其是过渡金属催化。

金属的种类繁多,其反应活性也多种多样,容易被配体调控,可用于催化完成各式各样有着不同要求的化学转换。

而在2001年诺贝尔化学便是表彰不对称催化领域中高效循环的催化单一的对映异构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