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研究的问题】1.掌握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知识;2.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3.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4.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超过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1。
研究发现40%-8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2。
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erbB/HER家族的一个成员。
其通过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后进行同源或异源二聚化,引起细胞内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活化的受体募集信号复合体并活化下游信号转导蛋白,从而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化、存活、血管生成及转移3。
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在晚期NSCLC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这两种EGFR-TKI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被广泛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尤其是对EGFR敏感突变者4。
IPASS、INTEREST和SAT-URN研究分别证实EGFR突变者不论一线、二线还是维持治疗时接受TKI治疗均能明显获益,令人遗憾的是TKI治疗的中位有效时间仅为5-9个月,患者最终会出现TKI耐药,病情复发或进展5-7。
EGFR-TKI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ATP或底物竞争性结合胞外的配体结合位点,阻断EGFR分子内酪氨酸的自身磷酸化及酪氨酸激酶化,抑制EGFR激活,阻止下游信号转导,从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加速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抑制浸润和转移。
EGFR-TKI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8,获得性耐药又可分为EGFR依赖性的耐药及EGFR非依赖性的耐药9。
原发性耐药是指首次使用EGFR-TKI即产生耐药的耐药类型而均有大半以上的EGFR患者的耐药为原发性耐药。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