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
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1,2,3]。
目前,食管癌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4]。
按照病理形态食管癌主要有两种分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 carcinoma, ESCC)和食管腺癌,其中西方国家以食管腺癌为主,而食管鳞癌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等亚洲地区,发病率高达90%[5,6]。
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生物检测指标,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而且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较低,因此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具有重大的意义[7]。
微小RNA (micro RNA, miRNA) 作为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
研究表明miRNA可通过负向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进而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抑癌或致癌作用[8]。
研究表明miR-181b-5p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上皮细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