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拟研究及解决的问题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既往脑梗死患者严重血管事件(非致命性脑卒中、血管源性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然而不同个体对相同的抗血小板治疗存在反应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抗血小板的治疗中出现无抗血小板作用,即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包括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该现象会增加缺血性事件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可出现过度抗血小板作用,则可能发生出血性事件。
基于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差异性,会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并且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与治疗期间脑梗死复发有密切关系,因此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指南以及文献的查阅和研读,总结个体化治疗特点以及最新进展,从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药学监护讨论,以达到以下目的,从而更好的解决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异性的问题:1. 关注脑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原因以及临床价值,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2. 重点关注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段,即血小板功能测试以及基因检测。
关注每种手段的检测方法、优缺点和临床价值,以及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段最佳,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3. 结合实际病例比较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传统抗血小板治疗。
二. 研究手段1. 收集和研读指南与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