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手段:
本课题对采自湖南张家界地区的对叶百部干燥块根展开化学研究,拟采用酸水提取,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对叶百部生物碱部分进行粗提,得到总生物碱,总碱部分再反复经大孔树脂、硅胶、ODS、Shephadex LH-20、MCI等柱层析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再以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其平面及立体结构。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预期将分离鉴定一定数量的百部生物碱单体,为开展相关活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文献调研:
百部属是百部科中最大的一个属,有30多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亚热带地区。我国有大约5种,分别是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细花百部和云南百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百部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2015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功能主治为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也可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和阴虚劳嗽[1]。药理研究表明,百部生物碱有很强的生理活性,虽然含量低而且不稳定,但广泛的药理活性和新颖的化学结构,仍激起了不少化学家和药学工作者的研究热情。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又称大百部,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相较于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其生物碱提取物的止咳作用也是百部中效果最强的[6]。
中药百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这是一类含吡咯[1,2-a]氮杂环或吡啶[1,2-a]氮杂环结构的多环化合物,也是百部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其结构复杂多变,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Pilli等人从结构特征的角度出发,将所有百部生物碱分为八种结构类型,其中六大类具有吡咯[1,2-a]氮杂环母核,一类具有吡啶[1,2-a]氮杂环母核,最后一类则由一些不具有以上两类母核,或者比较独立的化合物组成[13-14]。从各类生物碱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作为该类别的名称,得到8大类如下:stenine (I), stemoamide (II), tuberostemospironine (III), stemonamine (IV), parvistemoline (V), stemofoline (VI),stemocurtisine (VII), miscellaneous (VIII)。
Harald等人则从推测的百部生物碱生源合成的角度,结合已知化学结构特征,将百部生物碱划分为三种广义的结构类型,如下图[1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