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布鲁氏菌感染的病历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15 19:04:41

课题名称 一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布鲁氏菌感染的病历分析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应用课题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一、研究目的、意义(理论或实践意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原用名为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PLT减少综合征,因自身抗体致敏的PLT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所致。

以黏膜、皮肤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约占出血类疾病的30%。

国内及国外的指南均指出:对于无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gt;30*10^9/L的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可采取密切的监测,包括有无皮肤、黏膜的出血或正在使用可导致出血的药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传播途径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是其主要传染源。

根据2012年卫生部 布鲁氏菌病诊治指南(试行)急性期一线药物:①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 利福平600-900mg/次,一次/天,6周。

可适当延长病程。

②多西环素100mg/次,2次/天,6周 链霉素肌注15mg/kg,一次/天,2-3周。

可适当延长病程。

二线或者难治性病例还可联合氟喹诺酮类或者复方新诺明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