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苦木药材用量的增大,入药部位已经超出了《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枝和叶(枝直径0.5~2 cm)范围,全茎、枝、根已经成为主要药材部位。
虽然,有较多文献报道苦木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不同药材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迄今为止没有找到合适的化学成分作为苦木的含量测定指标。
本课题拟建立以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4,5-Dimethoxycanthin-6-one)为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建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控制苦木药材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苦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苦木,别名苦树、苦皮树、臭辣子(四川)、苦坛木(河南)、苦胆木、熊胆树、赶狗木(广西),为苦木科苦木属植物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的干燥枝和叶,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在我国南方地区较常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细菌性痢疾、高血压等疾病。
1.苦木所含主要成分苦木作为药用,历代本草均未见记载,《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2010年版一部)有收载,其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为原植物鉴别、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组织、粉末显微鉴别)及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这些方法由于缺乏专属性和可定量指标,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准确鉴别真伪、评价优劣。
国内外学者对苦木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也有报道,但多报道的是中低极性成分,中高极性及高极性成分的报道鲜见;成分分析有报道对其中的2-3个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为此,本课题对苦木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筛选适宜的指标成分,构建苦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及建立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方法,为苦木药材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吕武清 、黄卫东等认为苦木药材质量标准尚无定量测定项,目前亦未见苦木药材生物碱定量测定研究报道;苦木主要含生物碱 、苦味素 、苦木内酯等 [ 1 , 2] 。
2.苦木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为了有效控制苦木药材质量 ,比较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别 ,从药材中分离得到 4 , 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 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经结构鉴定并进行纯度检查和质量分数标定,以其为对照对苦木药材用 HPLC 法进行定量测定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