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京大戟比较及其IEC-6毒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8 14:31:48

京大戟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进展 摘 要: 京大戟为历代中医临床常用药,近现代以来其与红大戟的误用,使得京大戟逐渐无人问津。

本文主要查阅近年有关京大戟成分分离的研究文献,分析整理后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以期早日摸清其主要毒性成分与作用机制、利用其抗肿瘤活性成分等并完善其质量标准的建立,达到更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京大戟;化学成分;活性;研究进展 京大戟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残茎,洗净晒干。

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其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脾、肾经,是传统的中医峻下逐水药,具有泄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症[1]。

主产于江苏、安徽、山西等地[2]。

由于其药性猛烈,所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现代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的误导,更是常被毒性较小,疗效虽不及京大戟但却有一定疗效的茜草科植物红大戟所代替。

对京大戟的化学成分有透彻的研究了解,是对其良好应用的前提之一。

1.化学成分研究现代研究的结果表明,京大戟中主要含有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鞣质、树脂胶、大戟色素体A、B、C等成分[3]。

1.1 三萜类成分目前,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得到最多的是三萜类化学成分大戟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