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能够催化ADP-核糖单元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NAD )转移至受体蛋白,参与单链受损DNA的修复,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抗癌药物靶点。随着人们对其不断研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现在已然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热门位点。本文简要介绍了PARP-1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基本原理,并且综述了近几年几种备受关注的PARP-1抑制剂的研发进展。
关键词: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合成致死;PARP-1抑制剂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s,PARPs),是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内、具有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PAR)催化活性的蛋白酶[1-2],该家族约有18种亚型,根据同源性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3大组:PARP-1组,包括PARP-1~PARP-4,PARP-6,PARP-8和PARP-16;tankyrase组,包括PARP-5a~PARP-5c;第Ⅲ组,包括PARP-7,PARP-9~PARP-15[3]。
PARP-1是最先被发现的,在所有亚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发挥着90%以上的功能,包括介导DNA修复、通过消耗细胞能量池导致细胞机能障碍与坏死、促进炎症基因转录等,涉及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肌缺血、癌症、炎症和糖尿病等[4]。因此,目前大部分研究还是集中在PARP-1的研究上。
1.PARP-1的结构与功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