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维黄杨星D给药制剂分析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8 12:24: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实验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验证HPLC-UV法测定给药制剂中环维黄杨星D含量的可行性,验证内容包括系统适用性、定量限、标准曲线及范围、专属性、给药制剂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一性、给药制剂及溶液稳定性。

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危险因素日益增多。报道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的1/3左右,而我国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花费呈升高趋势。心血管疾病会是未来二十年内,人类健康面对的头号问题。

黄杨属于传统中药,对黄杨用药的记录,在《本草纲目》中已有介绍,黄杨主要具有行气活血,祛湿通络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痢疾、胃痛、腹胀、牙痛、跌打损伤及疮疡肿毒等。

环维黄杨星 D( cyclovirobuxine D,CAS: 860-79- 7,CVB-D) 为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Sieb. Et Zucc. Var. Sinica Rehd. 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精制的生物碱[1]。相关研究表明,CVB-D具有加大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加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绞痛等疗效,是黄杨起效的主要成分之一。作为我国首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黄杨宁片的原料药[2],环维黄杨星 D 自 2000 年已收载入《中国药典》。

目前已有多种测定环维黄杨星 D含量的方法,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6],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 IP-HPLC ) 测定[7],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8],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法( HPLC-CAD)测定[9]等,《中国药典》2015 版采用的是酸性染料比色法,本文采用HPLC-UV法来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并对此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判断其是否可行。

实验流程:

1.仪器与试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