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一、文献综述近年来,癌症、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由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也间接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
长期以来,从植物中寻找天然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植物培养条件复杂,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下,这给天然药物的大量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所以寻找更为高效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和更广阔的来源迫在眉睫。
真菌是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生物类群,其保守估计的物种数达 150 万种,但被认知的仅占6%[1],而进行过化学研究的比例则更低,因而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内生菌( endophyte) 一词最早由 De Bary 于 1866年提出,是指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微生物,用以区分那些生活在植物表面的表生菌 ( epiphyte)内生菌( endophyte)一词最早由 De Bary于1866年提出,是指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微生物,用以区分那些生活在植物表面的表生菌 ( epiphyte)。
此概念几经修改,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是 Petrini于1991年提出的。
他将内生菌定义为那些在其生活史中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菌,这个定义包括那些在其生活史中某一阶段营表面生的腐生菌,对宿主暂时没有伤害的潜伏性病原菌和菌根菌[2]。
内生菌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其中,内生真菌是研究最早的、也是现今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一个大类[3]。
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可以通过菌种诱变、培养条件改变以及代谢调控等手段进行目标产物的优化[4],因而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