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HF-18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30 17:19:24

多肽HF-18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一、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抗生素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超级细菌的接连发现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细菌抗生素耐药的问题。抗菌肽因其广谱、高效的生理活性,独特的作用机制及不易引发耐药的良好特性而得到了广泛关注。多肽HF-18是来源于盲鳗肠道的一种多肽,本课题拟通过测定多肽HF-18对几种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等实验来评价其抗菌活性,再由流式细胞术、Zeta电位、透射电镜法等方法研究多肽HF-18作用机制。

二、实验流程

本课题将测定HF-18的MIC、MBC及杀菌曲线来评价其抗菌活性,再通过流式细胞术、Zeta电位、透射电镜法研究多肽HF-18作用机制。

1.抗菌活性的测定

MIC的测定

以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测定多肽HF-18的MIC。取无菌96孔聚苯乙烯板,向每排的1号孔中加入100 mu;L无菌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向2~10号孔加入50 mu;L 的512、256、128、64、32、16、8、4、2 mu;g/mL的多肽HF-18,2~11号孔加入现配105CFU/mL的菌悬液50 mu;L。再向11号孔中加入50 mu;L无菌的实验菌培养基作为阳性对照。置于37 ℃培养箱中培养16~20 h,以小孔内完全未见细菌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值。

MBC的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